查看原文
其他

“经略”珠三角:建设世界级城市群(一)

城PLUS 2021-01-15

——世界级城市群功能特征与发展趋势


编者按
推进城市群建设是我国新型城镇化的一项重要举措。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》也明确要求珠三角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,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。


然而,对比其他世界级城市群,珠三角仍延续原有以制造业扩散带动城镇发展的模式,服务和消费对于区域发展的核心带动作用尚未有效发挥。同样,原有围绕制造业生产和以高速公路为主体的综合交通运输模式,已经难以适应全球化和现代服务需要的高速便捷的要素流动要求。


由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委托我院研究的《“经略”珠三角——建设轨道上的珠三角》,即是以世界大都市地区的高端功能布局和交通组织模式为借鉴,以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为目标,谋划珠三角未来发展和交通建设。



作者:邱凯付(中规院深圳分院)


迈向4.0阶段的世界城市群


从全球化的视角来看,全球主要城市群经历了从“城市群1.0”到“4.0”的演变过程:


  • “城市群1.0”起于工业革命带来的制造业发展和国际贸易起步,这一阶段,城市群形态初具雏形。


  • “城市群2.0”位于2000年以前,以国际分工为契机的制造业跨国公司全球化为标志。


  • “城市群3.0”发生在2000年后,以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和跨国金融公司的全球化为标志。


  • 金融危机以后,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向后工业时代的转型,全球城市引领文化创意和科技革命的进一步发展,国际休闲和消费服务得到极大提高,世界级城市群进入以文化创意、创新驱动、消费休闲为标志的“4.0时代”。


觉知当下,方能展望未来。对比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历程,我们认为,珠三角城市群正处于由以工业化和城镇化为主要动力的“城市群2.0”阶段,向以创新驱动和现代服务业为主要动力的“城市群3.0”阶段转变,但更迫切需要提前谋划进入以文化导向、消费休闲为特征的“城市群4.0”阶段。



全球化视角下世界级城镇群的发展阶段


世界级城市群的功能特征与发展趋势


从功能构成来看,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功能往往包括国际服务、科技创新、文化康体、门户枢纽四大功能,是全球跨国公司总部集中地、国际活动的召集地、全球创新推进器、国际性旅游目的地及全球信息、通讯和交通枢纽。



世界级城镇群的功能特征


趋势一:强化配置全球资本的控制和中枢能力,发挥辐射世界、服务全球的世界级经济引擎作用


世界级城市群的核心是全球资本要素流动、交易、配置的枢纽型功能节点,同时也是全球政治、科技和文化交往的中心,不仅具有金融商务、国际交往、国际会展等显著的国际服务功能,而且通过资金融通、资本交易、技术标准等方面的话语权,形成了对全球经济、贸易、航运、资源、能源等多领域的控制力和支配力。


趋势二:拓展应用和技术创新,营造更多元化、多层次的创新空间


随着创新成为全球主要城市和城市群的动力,全球城市往往充分借助一流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强大基础研究能力,培育或引进高科技企业,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,从而形成研发—转化—生产的完整功能体系,成为全球重要的经济引擎。


如西雅图市,只是美国第13大城市,却是美国第四大创新型城市,2011年产生了超过4000个专利,位列全美第6位,这得益于高科技大公司像微软、波音和亚马逊的存在。又如全球创新成功的典范硅谷,在其发展的各个阶段都培育出了国际知名的大企业。


从空间上看,随着产业间融合的趋势愈加明显,以及对人性化需求的回归,创新空间也从主要依托产业园区转向更加多元化、多层次的创新载体。结合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存,利用低成本优势打造的“双创”空间和文化创意空间,以及校区、园区主导,融合社区的创新空间逐步出现,如硅谷、硅巷、M50、中关村等。




趋势三:重视文化和消费驱动的服务业发展,与服务和消费有关的经济要素比重不断上升,并逐步居于主导地位。


20世纪的最后十年,以纽约、芝加哥为代表的美国部分大都市开始出现复苏,其根源在于这些城市实现了由生产型城市向消费型城市的成功转型。


数据显示,在中等收入水平以上的国家,服务消费占全部消费的比重在50%以上。特别是,文化创意产业是城市服务业再上新台阶的新动力源泉。以伦敦为例,21世纪初,伦敦颁布《伦敦创新战略行动计划》,向世界宣告了城市创新发展时代的到来。到2002年,伦敦的创意与文化产业总收入估计达250-290亿英镑,对艺术的商业投资达5290万英镑,信托与基金会的投资达2820万英镑,个人投资1.45亿英镑。伦敦博物院、档案馆、图书馆每年获得的公共与私人资金支持达5.3亿英镑。此外,伦敦电影业每年产值达7.36亿英镑。美国则控制了世界75%的电视节目和60%以上的广播节目的生产和制作,塑造了好莱坞、NBA、迪斯尼等世界性品牌,并通过上海、东京迪斯尼乐园建设的方式对外传播美式价值观。


趋势四:强调“在岸发展”与经济、社会、文化功能的多重开发


英美模式的世界城市建设,突出强调城市的全球抱负与国际面向,通过担负国际功能乃至离岸业务、中转职能来达成经济结构与规模的跃升,通过众多跨国公司、国际组织支撑形成“超国家”功能,即所谓的“离岸发展”。然而这一发展模式也带来了自身的问题,无论是全球金融危机,还是上溯到上轮亚洲金融危机和墨西哥金融危机,国际投资从来都是出逃的主力,受打击最重的恰恰是他们之前蜂拥而至的所谓国际大都市、世界城市(屠启宇,2013)。


这在一背景下,全球城市逐步重视“在岸发展”,形成面向全球与国家的双重发展取向,强调要首先关注和经营好城市自身和直接腹地,谋求根植性的发展。城市发展重心也转向经济功能、社会功能、文化功能的多重开发,以此来弥补或者防止社会分化,促进经济、社会协调发展。


结语


未来珠三角要由“世界工厂”转向以全球经济服务枢纽为特征的世界级城市群,则需提前谋划培育具有世界影响力的高端功能,并将其作为空间资源配置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核心方向;更需要强化以轨道交通为主体的区域一体化综合交通体系,促进交通服务与功能布局的有效耦合与准确匹配,支撑城市群功能等级及运营效率提升,推动珠三角发展成为全球的经济引擎、服务中枢和交往中心。


课题组成员:范钟铭、罗彦、吕晓蓓、周俊、李春海、邱凯付、孙文勇、杜宁、钟远岳、李鑫、钟广鹏。


课题指导:李晓江


声明:

此发布为课题初步成果,保持研究单位独立观点和承担相关技术责任。

文中图片均来自课题组自绘。


参考文献

1.屠启宇.“世界城市”: 现实考验与未来取向[J].学术月刊,2013(1):19-27.

2.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.珠江三角洲全域空间规划(2014-2020年)[在编].2015.
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